“临床药学专科发展面临两大问题,一是药师在医疗行为与记录中‘缺席’,深入临床能力不足;二是解决复杂临床问题与提供高质量用药决策的能力有待提升。”今天举行的中国医院管理奖价值案例巡讲会(上海站)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药学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药学部主任林厚文直言。
作为国内医院管理领域权威性与影响力的品牌评选,中国医院管理奖8年来汇聚全国超2200家医疗机构的8221个优秀案例。仁济医院药学部近年来聚焦风湿免疫、抗凝、抗感染三大方向,已形成一系列引领性实践与丰硕成果,并在此次活动中亮相。
锻造研究型临床药师,构筑慢病精准用药新体系
近年来,仁济医院药学部围绕“研究型临床药师”培养模式,坚守临床合理用药前沿阵地,创建了以临床药学为主体的重大慢病药物治疗管理创新体系,形成了风湿免疫、抗凝、抗感染、抗肿瘤、内分泌、妇产科、外科、临床药理等八大亚专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团队临床药物治疗管理及创新药物研究科技成果显著,近5年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53篇,授权发明专利16件,获批科研经费超8000万元。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高素质人才梯队,实现临床药师选好药、用好药、产好药的使命担当,改善中国患者用药结局。
风湿病精准用药:实现药物创新和治疗策略双突破
林厚文介绍,仁济医院药学部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药物临床开发中“适应证定位偏移”“靶器官保护不足”“分层治疗失准”的瓶颈问题,联合风湿科专家吕良敬、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周国华组建多学科团队,在难治性RA患者队列中,团队开展了传统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DMARDs)方案的真实世界评价,发现针对甲氨蝶呤应答不佳的难治性RA患者,使用甲氨蝶呤联合羟氯喹在疾病缓解率上,较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显著提高,联合羟氯喹方案可能是中国难治性RA患者的更优选择。
此外,团队率先发现艾拉莫德的骨保护效应,将艾拉莫德创新定位为具有骨保护功效的抗风湿新药,开辟了全球风湿病骨保护药物研发的全新路径;以“金标准”甲氨蝶呤为对照,牵头完成艾拉莫德II、III期临床研究,研制我国迄今为止唯一获批的口服抗风湿病1.1类创新药,并在长期临床应用中拓展至狼疮肾炎、干燥综合征等6种复杂风湿病的治疗。
团队于2017年8月开设上海市首个风湿药物咨询门诊,长期为RA、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等风湿病患者开展药学服务;构建难治性RA、风湿病妊娠等多个大型患者队列,实现患者分层管理;创建国内首个包括依从性管理、双向转诊等在内的社区—三级医院联动的B-SMART风湿病药物治疗管理体系,还进一步创建涵盖快速诊断、创新用药策略与决策支持系统的风湿病精准用药体系,推广至全国108家医院,指导120余万风湿病患者,使RA治疗应答率提升了45%,致残率下降了56%,全面提升风湿病精准用药水平,引领风湿病治疗进入“精准用药”新时代。
抗凝抗感染双擎驱动,铸就药物治疗管理新范式
此外,围绕血栓性疾病管理与精准用药,团队自2018年开设抗凝门诊,聚焦如何挖掘不同临床场景下的抗凝科学循证证据、如何制定真实世界复杂情境下的最佳用药决策、如何构建科学规范的抗凝药物治疗管理模式等关键性科学问题展开探索。构筑了新型抗凝药物“安全、有效、经济”循证证据链,成为多项国际指南最高级别I类推荐,夯实了“科学循证”;牵头成立中国抗凝药师联盟,建立了非瓣膜性房颤、生物瓣膜置换、外科围术期VTE等6个大型血栓性疾病患者队列,开拓了10项创新抗凝用药策略,显著提升了血栓性疾病规范抗凝率,实现了“真实创证”;制定8个高质量抗凝用药指南和共识,研发合理抗凝决策系统,构建抗凝共享决策模式,下沉推广至50家基层医院,抗凝达标率由53%升至90%,做到了“规范用证”。
此外,药学部与临床抗感染专家及多部门合作,开展重症感染患者个体化抗感染药学服务,构建了制度完善、专业导向、流程优化的科学化抗菌药物管理体系,填补真实世界下抗感染用药决策空白。基于循证证据与临床实践,推出医院特色的围术期预防用药路径规范,实现手术病种驱动的专科路径信息化管理;通过推行具有临床药师科室责任制,形成监测—反馈—干预—追踪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模式;牵头多中心研究,制定复杂感染患者用药决策。
中金汇融-厦门股票配资一览表-全国炒股配资门户-广东股票配资开户流程详解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